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供应链(SC)的未来:人工智能(AI)技术纳入供应链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AI)技术纳入供应链系统后,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来分析过去的供应链失误,防止新的供应链风险。

自我学习型供应链将是供应链创新的下一个风口。在这个未来场景之下,为供应链系统注入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现有的供应链战略和运行数据,来总结导致供应链失误的潜在因素。然后,供应链AI系统通过对经验知识的学习,预测未来的供应链问题,主动决策、自主执行相应的解决方案。虽然在自我学习型供应链成为现实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表明这将不再是天马行空。

1、走向数字化供应链的道路

我们预测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的路径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可视化阶段、预测分析阶段、规范化供应链阶段以及自我学习型供应链阶段(见下图)。随着企业成熟度曲线逐步上移,企业对人工的依赖将被自动化应用所取代,并带来明显的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

目前大多数公司都处于数字化供应链的第一阶段,即可视化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端到端的供应链可视化,以帮助公司更好地进行管理和约束。在这个阶段,通常可以通过各种系统应用的集成实现可视化,例如将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与最佳解决方案和客户系统连接起来,这种系统应用集成可以帮助企业直观地了解产品在供应链中实现端到端的过程。

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预测分析阶段。企业利用预测分析算法,通过大数据(例如物联网、传感器数据、SNEW数据等)处理,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供应链问题。例如,通过对实时数据的预测和分析,结合天气预报和港口拥堵情况分析,可以预测复杂因素对货轮的影响,甚至可能比船长更早知道哪些货物将迟到。

被动的机器学习技术带来的规范化供应链是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智能系统可以在预测潜在的供应链问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例如,对于预计迟到的货物,智能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备选解决方案(例如来自其他资源的交换需求或来自其他供应商的订单),然后推荐最佳行动方案。

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的最后阶段是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的自学供应链。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方式下机器可以向机器学习,并且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技术(AI)已经开始出现。

2、深度学习将如何影响供应链

供应链失误(例如错过发货窗口和订单履行率差等等)是数百万种可能的行动和供应链政策组合的结果。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实现数百万种行动和政策的组合,大型企业每天都会收到数百万条订单;企业需要就网络布局战略、补货方法和运输方式等战略问题做出大量决策。所有这些决策都会对服务水平和成本产生直接影响。此外,还有环境因素,如天气、社交情绪、新闻事件、竞争对手活动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做出最佳决策的难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自我学习型供应链,机器将能够对供应链战略进行检查,以确定供应链失误发生的位置和原因,以及相关的外部组合因素,如忠诚度、库存水平、天气、竞争对手的事件、市场表现、交通或社会经济事件等。然后,机器学习算法将筛选这些数据,并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供应链失误。

将来,自我学习型供应链将能够告诉供应链计划人员,当某个事件的组合同时发生时,可能会产生供应链失误。然后,机器可以通过主动调整库存水平来应对供应链失误,或者是向供应链计划人员发送提醒。

3、自我学习的供应链

我们相信深度学习算法在未来将推动供应链的发展。通过分析所有这些因素的组合,确定哪些事件组合可以预测供应链失误,并主动构建风险缓解的策略,帮助组织以最低的成本、以最强的信心为客户提供服务。能够做到这些事情的公司,将可以最低的成本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快、更高效率的订单履行并保证及时性)。

达到这种供应链成熟度水平需要依靠合作伙伴的数据生态系统高效收集数据资源,以便为这些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模型提供实时分析的依据。虽然支持自我学习型供应链所需的技术仍在开发中,但在当前阶段对企业来说掌握数字化供应链的相关技术意义重大。

文章来源:《供应链季刊》(2018年第二期)

作者:弗莱德·鲍曼(Fred Baumann), JDA Software全球行业战略负责人,积极推动JDA Software的数字化战略。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数字生态-平台币



平台币,即由数字货币交易所发行,并与交易所特定权益相关联的币种,例如抵扣手续费、享受平台分红等。随着行业的发展,平台币几乎已经成为主流交易所的“标配”,并且战略地位越来越高,逐步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功能与应用场景。

相较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发行的币种,交易所平台币存在诸多不同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平台币有真实的用户与平台利润在支撑。交易所天生是一个流量入口,它有用户,有各种消费场景,比大部分币种都更适合用户去投资。

很多币圈人士认为,平台币的价值取决于两点,一是交易所自身发展速度够不够快,二是交易所赋予平台币的价值够不够多。

在交易所自身层面,平台币会受到交易所交易量、知名度、美誉度、安全性等多方面影响,交易所综合实力越强,对平台币的积极影响就越大。平台币的涨势与市值,往往代表着广大数字货币投资者对交易所发展前景的态度。而交易所上面的项目是不是优质靠谱,这些项目能否安全稳定地流通,是平台币背后最核心的支撑。

在平台币价值层面,从核心运作模式来划分,平台币主要有持币分红与利润回购两大类,这两类实质上都是由交易所方面让渡一部分利益给持币者。

细分来看,交易所在平台币方面的竞争早已经超出分红与回购层面,而是逐步涉及到交易所的方方面面,其中相对常见的场景有上币投票、上币锁仓、商家保证金、抵扣手续费等,此外还有几个层面现在成为交易所赋能平台币的新焦点。

首先是公链,OKEx、币安、火币等交易所纷纷提出要开发公链,平台币则将成为公链的“燃料”,未来公链每一笔交易都需要该“燃烧”平台币才能完成。

例如前几日,OKEx在OKB上线交易一周年之际正式发布OKB五大生态建设。公告显示OKB将于4月底上线ERC20,并预计在6月由ERC20网络转至OKChain主网。同时基于OKChain推出旗下第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OKDex,OKB将成为OKDex的交易手续费和唯一超级节点候选人投票工具,在OKChain上将使用OKB进行token预售。如果公链未来发展顺利,势必能大幅增加平台币的需求量。

第二是支付场景,许多平台币正在拓展交易所以外的应用场景,努力让更多商家接受以其平台币作为支付手段。不过在该场景,平台币仍面临着比特币等通用加密货币的挑战,平台币相比之下在稳定性与知名度方面并无优势。

第三则是近期热门的IEO,即“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模式,用户在交易所参与新币种发行募资时,只能使用该交易所平台币购买,可在短期内直接刺激平台币需求量以及价格上涨。据了解,OKEx、币安、火币、Bibox等交易所近期都在IEO方向发力。

由上述信息可见,各大交易所都在积极为平台币赋予各种功能与场景,将大量利益让渡给持币者,同时刺激其币价上涨,平台币在交易所的战略地位也越来越高。那么,交易所纷纷推出平台币、让渡部分利益的动机是什么?平台币能为交易所带去哪些好处?

第一,有利于交易所构建社区生态,激励用户参与平台建设。用户持有交易所平台币后,其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交易所相绑定,往往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交易所生态建设中。

第二,有助于交易所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用户。平台币的价格往往代表着交易所的发展走势与实力,平台币的诞生使得交易所方面吸引到更多看好自身发展前景的用户。在用户感知层面,其实交易所之间的安全性能、用户体验都差不多,真正的差异化就在于平台币,核心竞争策略就是通过平台币去吸引和留存用户。

第三,可以为交易所带来现金流,同时进一步反哺交易所业务。现今交易所发行平台币大多都会预留一部分平台币归团队所有,还可以通过面向公众发行获取直接或间接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平台币的涨跌与交易所方面释放的消息密切相关,交易所方面有可能、有能力凭此影响平台币交易量以及价格的波动。

尽管平台币能给交易所能带来上述种种优势,但它同样也给行业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相对于其他分布较为分散的币种,平台币基本上都集中于其发行方交易所,交易所不仅掌控着大量平台币,还能通过释放消息对平台币价格形成操纵。

以FCoin为代表的基于交易挖矿模式的交易所正是平台币负面作用的典型案例。由于FCoin为了快速获取客户采取了不设硬顶的交易挖矿模式,将长期的发展红利在短期内集中释放,导致刷单团队成为平台主力群体并恶化平台生态系统,这实际上在透支交易所的未来,而维系 FCoin 模式或者说 FT 币价的关键在于新增资金能不能源源不断地流入,随着FCoin后续新增资金流入速度赶不上矿工抛售速度,整个平台陷入负反馈模式、币价大跌,对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有相关人士表示:“我最担心是,未来很多交易所平台纷纷效仿推出IEO,但忽视了项目的质量,甚至联合垃圾项目方欺诈用户。这样一来,行业不仅被吸血,还会带来更大的信心打击。”

多个受访者也表示,平台币实际上是一个工具,关键要看交易所怎么用。平台币其实也是一个可以打造出来的增量市场,只要平台不断地做大,那么平台币的市值就会越来越大,所有投资者都会赚钱,就像比特币一样。

未来,平台币种种乱象在监管入场之前,由于交易所品质参差不齐、散户投机心理强烈,恐怕难以得到明显改善,但平台币在加密货币市场的地位势必会越来越高,优质的平台币甚至将有能力向主流加密货币发起挑战。